教师师德师风总结5篇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五 )


师范毕业后,我踏入了小学校园,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年轻的我,对一切都充满期待,期待我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乐园,期待每一个孩子快乐、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期待孩子们对我深深的爱和依恋 。然而,当我踏上三尺讲台,才体会到“理想满满,现实骨瘦如柴”的意义 。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失去了最初的教育初衷 。
我学校周边环境是一个老城区,学生都是周边市场的小商贩或者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 。在我教的班级里,有一半的孩子是长期待在接送班的留守儿童,或者父母离异,留给老人照顾的孩子 。因为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及时的管教和早期教育,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基本为零,学习成绩自然是无止境的!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在哪里可以谈爱情?!我的期待,我的想象,都被现实打败了!我开始失去冷静 。我收起天真的笑容,做了个严肃的表情 。高压、胁迫、拘留、打电话给父母成了我教育他们的手段 。这些看似“牛逼”的方法真的奏效了!全班把不及格的成绩一扫而光,一、二年级名列前茅 。
然而,这些看似“成功”的事情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 。深感自己已经失去了当老师的初衷 。孩子们从远处看到我时会视而不见 。我在他们眼里感受不到一丝爱和尊重 。对此,我伤心、难过、愤怒,却找不到答案 。
第二,灵魂的触摸唤醒了我最初的教育意图 。
偶然看了一部电影叫《牛郎班的春天》,在那里找到了答案!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失业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在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纪律工作的故事 。那里的孩子都是无法无天的孩子 。因此,这所学校有了“池塘之底”的绰号!高压和体罚已经成为教师中的普遍现象空 。克莱门特的到来给了这些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他用音乐一颗颗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 。他对无情的校长说了一番感人的话:“每颗心都需要爱、温柔、宽容和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一个纯真无邪的地方,应该永远是世人珍惜的宝藏!
“每个孩子都来自一个纯真无邪的地方”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是的,我面前的这群孩子不是在说那个纯真无邪的地方!他们恶作剧的背后,一定有一颗柔软的心 。只要有爱,他们就一定能回到自己的真诚!带着这份爱和责任,我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这些孩子的门 。看到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我忍不住哭了 。海港里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灯光昏暗 。小A,一个班里的“学霸”,常年和生病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父母抛弃了他,让他早早学会了养家,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快餐和饼干已经成为他们的一日三餐 。至此,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板着脸欺负同学了 。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反对老师,不喜欢学习 。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喜欢整天在街上闲逛,不想回家了 。这时,爱和责任激起了我当老师的初心 。每天,我的工作日程中都有额外的“恋爱时间” 。那段时间,我没有反复听写那些所谓的重要英语单词和句子,而是和孩子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声音,教他们如何学习,分享他们的快乐和苦恼 。自制的蛋糕,我总是带给小A,让他感受到被爱 。课堂上,我又露出了笑容,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 。课后,我鼓励、督促、PK还在努力学习的同学,不断鼓励他们“再坚持一点,一定会成功!”就这样,我和孩子度过了难忘的两年 。毕业前,我一个个抱住他们,哭了 。他们的眼泪和深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 。还有小啊的那句“老师,谢谢!”让我瞬间明白什么是教育!
第三,发自心底的爱和责任,与我同飞 。
所谓教育,应该是一种完美,一种觉醒,一种关怀 。它应该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它应该激发孩子的自我激励和自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应该让孩子充满爱和期待,发掘他们心中爱的火花 。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 。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触动心灵!”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向我学习,听我说,而是老师们不断用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唤醒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点燃他们求知求真的火焰,照亮他们的人生道路!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重新学会了爱、理解和包容;
感谢我的学生,我知道了当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
愿这份发自心底的爱和责任,在教书育人的日子里,永远伴随我飞翔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