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800字 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100字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的先祖是宋国公室,后因为宋国内乱而迁移到鲁国,到孔子已经是第六代了 。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大将叔梁纥(孔纥),也做过地方官陬邑大夫 。叔梁纥有一妻一妾,妻子施氏生九女,无子,妾生有一子,名孟皮 。但孟皮从小腿脚有毛病,按照当时礼法,他不适合当继承人 。
于是,叔梁纥在69岁时遇到了17岁的颜征在,第二年,颜氏生子,取名仲尼 。孟,是老大,仲是行二,所以孔子又被称为孔老二 。
史载,叔梁纥与颜氏是“野合”,即颜氏是没有名分的,孔子是私生子 。
当时各诸侯国礼崩乐坏,竞争激烈,都在争夺人口,鼓励生育,所以,像孔子这样的私生子并不受歧视,只是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 。
孔子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除了优秀基因,就是“士”的身份 。这个身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身份只能只能靠继承,买都买不到 。如果没有这个身份的话,孔子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孔子了 。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 。颜氏带着孔子离开孔家,独自生活,也有可能是回娘家生活 。但不管怎样,孔子的童年是比较苦的 。
春秋时期,有钱有权的家族对祭祀和丧葬比较重视,会雇佣很多人帮忙 。孔子从小就在祭祀、丧葬场合帮忙,来赚钱补贴家用 。
祭祀、丧葬仪式恰好是最能体现周礼的场合 。因此,孔子对于周朝的礼制特别熟悉,掌握很好 。

按照周朝制度,士族子弟是可以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 。因此,孔子可以接受周朝的“义务教育”,学到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时就开始懂得了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 。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 。孔子打听到父亲的墓,将父母合葬 。
颜氏一生,虽然贫苦,却很满足 。她出身底层,属于“野人”(住在城外的人),“丈夫”和儿子都是士族,实现了人生逆袭 。
放在今天,如果这么说,会被喷,但在等级森严的周朝,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 。
母亲去世后,孔子开始以士的身份找工作和参与社会事物,并与哥哥孟皮相认 。
十九岁时,在哥哥孟皮的张罗下,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

20岁时,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鲤鱼作为贺礼 。孔子很高兴,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
国君为什么这么重视孔子?
其实,按照鲁国传统,每一位士族有了孩子,国君都会送上礼物 。只是,当时鲁国国君已经快被权臣架空了,所以,赏赐的礼物也不丰厚 。
后来,孔子有了女儿,国君赏赐了一只麻雀 。于是,孔子的女儿就叫孔雀 。
孔子27岁时创立学校,以此来谋生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 。
为了扩大生源,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以前,只有士族才能接受教育,现在不论什么身份,只要交学费,学费是十条腊肉,都可以进孔子的学校学习 。
值得一说的是,孔子这么做是违背周礼的,但当时礼崩乐坏,也就没人来管这件事 。
一开始进入孔子学校学习的,以寒门子弟为主,这些人出类拔萃的比较少,最出名的就是子路 。
但开办学校还是轰动了鲁国,甚至外国人也开始知道了孔子 。其轰动效果大概就相当于戊戌变法时创立京师大学堂吧 。
孔子三十四岁时,孔子迎来了身份最为显贵的学生——南宫敬叔,是鲁国第三大权臣孟孙氏的公子 。

孟孙氏出使楚国,因不懂周礼而受辱,于是让儿子南宫敬叔向孔子学习周礼 。
南宫敬叔非常尊敬孔子,与孔子一起去周朝首都洛邑公费旅游,并拜见了周朝图书馆馆长老子李耳 。
收南宫敬叔为徒,拜见天下闻名的老子,让孔子声名大振,从此孔子的学校再也不缺学生,各国士族都送孩子前来学习 。
子贡、子张、子夏、公冶长等都是外国(鲁国之外)人 。
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到齐国 。孔子去齐国见鲁昭公 。这是孔子第一次参与政治 。但这一次,孔子并没能如愿见到鲁昭公 。
孔子见到了齐景公,并受赏识 。齐景公准备重用孔子,但晏子等人不待见孔子 。毕竟齐国是商业国家,孔子那一套,晏子看不上 。
孔子在齐国当了二年多的闲职 。37岁时,孔子因受到排挤回到鲁国继续教书 。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孔子的学校由弟子们操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