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

文章插图
曾国藩简介
中文名:曾国藩
英文名:Tseng Kuo-fan
别名:初名子城,谱名传豫 。字伯涵,号涤生 。
谥号:文正 。
籍贯:湖南省湘乡县
出生地: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811年11月26日
去世年月:1872年3月12日
职业:两江总督湘军统帅直隶总督
毕业院校:私塾
代表作品:《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疆场竞斗之计》;《处世交友之道》;《修身养性之诀》
做人学问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 。对弱者来说 , 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 , 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 , 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 。人生之成 , 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 。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 。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 。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 , 他们善于磨砺自我 , 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 。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 , 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 。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 。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 。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 。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 , 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 , 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 。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 。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格 。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 , 应对人生风云 。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 。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 。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 。”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 。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 。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 , 成为命运的奴仆 。曾国藩在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刻,从不把任何问题简单化,而是以一种宏大的气魄 , 精细的手段去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个个人生计划 。他注重围绕一个中心点,多面出击 , 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寻找到最有效的突破点,故成别人难成之事 。在曾国藩看来,拯救命运的学问,就在于“主动”两字上 。一个人只要有主动,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
成功是一回事 , 怎样成功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结果 , 后者是过程 。一个人一旦心想事成之后,例如可以有为政掌权的资本,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难题,而且,每一个难题都是一门等待研究和解决的学问 。要不然,中国古代为何有一部部政鉴,臣鉴之书呢?这个问题想不透的人,绝对做不到“在其位,谋其政 。”对于曾国藩来说,居官之学是他为政的“重头戏”,他根据自己连升三级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耐烦” , “勤事”,“清廉”,“厚民”的官学,曾国藩的为政掌权学问可归结为三个字——“做好官”!
五、用人有道的学问: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 , 学问极深 。不善用人者,抓住一个是一个,用了他,就要把他累得半死,这是世上最差的用人术;善用人者总是给人位置,给人权力,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工作,去服务,这叫智者用人术 。曾国藩用人的学问 , 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一门 。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在用人”的方法 。该避则避 , 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他之所以这样做,关键是因为他明白: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 须借人联合打天下 。这就叫善用人的联合学问 。
六、善于交际的学问:善于挖掘潜在的力量 。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交际的学问妙不可言,只有做到了的人才能知道其中潜在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所谓妙不可言,不是真的不可说 , 而是需要让明白人去说 。不难排除,有些不善交际的笨拙手,根本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人事关系,甚至还可能毁掉已有的“关系网”,从而让自己身陷被动;高明的交际专家总是这样——“团结一切可能团结之人”,在最广的程度上赢得好人缘 。曾国藩的交际学问是:放开手脚,坦诚相待,把陌生的力量变成朋友的力量 。这就是说:曾国藩特别明白交际与回报的关系与学问——“要想让别人认可的,必须先认可别人 。”
七、藏露进退的学问:天天都做一个明白人 。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狮、虎、豹、鹿、牛、马的藏露进退之功 ,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猎获对象或保住身体 。这个浅显的道理,在人与人之间的攻守中,同样也有,并且还有一堆学问 。藏露与进退之学的要点在于:不善藏,则露锋芒,会易折;不善退,则必冒进,会易败 。曾国藩在这方面的学问绝对不浅,他最忌讳让自己身心暴露太多,进攻太过,善于在暗处较劲,从而保证自己不受伤害 。他的这种道术 , 可以讲炉火纯青,特别在人生的关键时候,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做到以藏代露、以退为进 。此等学问决定了曾国藩为“中兴之臣” 。
八、以学养身的学问: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养心”两字 。
“学问”两字,当然与读书有关 。书是每个人永远读不完的学问之课 。可惜的是 , 有些人嘴尖皮厚腹中空胸无点墨 , 只凭小聪明办点小事;有些人则以读书为看家本领 , 修养身心,调节心态,以平常心应对天下事 。曾国藩作为“桐城派”的一大家,儒学功底深厚,又悟老庄精神,养成了每天必读经书的习惯,这个很好的习惯滋养了他人身地最大的学问,懂得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两字 。的确 , 曾国藩在以学养心方面为古代官吏之大成者 , 并真正做到了每日养身 。请大家记?。喝松畲笱什辉谟诨竦媒鹨票? ,乃在于养心养身 。
修身准则
曾国藩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他的部分家书得到很多读者的青睐 。
【曾国藩简介】他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 , 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