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容运营,你,为什么写不出80分的好文案?

《文案发烧》《The Copy Book》《广告文案心理手册》都快翻烂了, 拿到文案需求还是不知如何下手 。
销售力、洞察力、视觉化、场景化……每天抓破脑袋冥想, 到自己手中就不灵了 。
看了很多大师的大作, 听了很多大咖的分享, 自以为牛逼得不可一世, 可是一提笔, 脑袋空空如也 。
你写文案为什么总是没灵感?
脑洞小?文笔差?
我们45°仰望文案大师们, 是不是有无穷无尽的脑洞, 是不是有无可告人的独门秘籍 。
显然不是, 其实是因为他们深谙写作背后的逻辑 。
一、没灵感只是表面现象
Boss说:写一个广告文案, 我们将要投在××渠道上 。
于是A文案开工了:搜集行业文案相关资料→头脑风暴→参考最新广告文案精品案例→冥思苦想找灵感 。
B文案也开始了:与Boss讨论文案需求→研究产品→和消费者1对1沟通→分析宣传渠道 。
因为着重点不同, A文案和B文案的时间分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A文案:70%的时间寻找灵感创意, 20%的时间遣词造句, 10%的时间搞清文案逻辑 。

关于内容运营,你,为什么写不出80分的好文案?

文章插图

B文案:70%的时间搞清文案逻辑, 20%的时间遣词造, 10%的时间寻找灵感创意 。
通过时间分配可以看出:
A文案把70%的时间放在灵感创意上 。 从广告案例和身边事物上寻找灵感, 希望有一天创意撞进自己的脑袋 。
B文案把70%的精力都放在文案逻辑上 。 包括:对本次营销目的透彻了解、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对受众的精准分析、对品牌阶段的把控、对渠道风格的匹配 。
你猜哪种文案效率更高?
很显然, B文案常常能写出80分的文案 。
文字功底是否深厚, 灵感是否爆棚, 这只是能否能高效写作表面现象, 而隐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川才是写作优劣的真正原因 。
关于内容运营,你,为什么写不出80分的好文案?

文章插图

我理解的文案写作并不是想象中的一拍脑袋, 灵光闪现的创意型工作, 而是对整个写作目的都有清晰的了解 。 A文案因为对文案背后的逻辑不清导致只能在文字表面下功夫, 凭空找灵感 。 所以, A文案不管怎样思考、怎样抓破脑袋都写不出80分的文案 。
而B文案因为对营销逻辑、营销目的足够清晰, 对产品、受众有深刻的研究, 脑海中本来就有一个个场景, 能够从受众本身特质去剖析, 从渠道特性去把握内容风格, 更善于抓住受众心理, 所以写出80分的文案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B文案从来不靠灵感吃饭, 他靠的的是逻辑 。 这才是写文案真正的需要训练的地方, 是战略思想 。
而如何写标题、用数字还是形容词都属于战术, 过分强调战术只是管中窥豹, 看不到全局 。 用战略思维去指导战术才是文案最高境界 。
我们得认清一个事实:营销文案区别于文学作品, 后者需要强大的灵感支撑, 文思泉涌, 而前者需要理性的头脑, 戴着镣铐跳舞 。
关于内容运营,你,为什么写不出80分的好文案?

文章插图

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手, 每次写文案都都极具效率和创意, 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写作的逻辑, 在逻辑链内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 所以, 放弃追求纯粹的灵感, 才是治疗没灵感的最佳药方 。
二、不靠灵感, 靠逻辑
想要解开冰山下的秘密, 需要深入了解文案背后的逻辑 。 其实每一次文案写作背后都有一套潜藏的写作逻辑, 逻辑走的顺, 便能从各个维度提取关键素材, 按着轨迹写出精准文案 。
关于内容运营,你,为什么写不出80分的好文案?

文章插图

▍计划
什么样的推广计划?整个文案在计划中起到什么作用?
文案目标需要根据推广计划而定 。 比如做一套SEM文案, 就需要对计划中的每一步进行分解, 明确每一个环节文案目的, 这样目标清晰, 文案写作更精准 。
关于内容运营,你,为什么写不出80分的好文案?

文章插图

如果在获取用户付费阶段做产品介绍、卖点分析, 那文案自然是脱离了推广计划, 不管怎样遣词造句, 怎样戳中用户痛点都是无意义的自嗨 。 方向错误, 目的错误, 再怎么努力也是在做无用功 。
▍受众
这个文案的受众到底是谁?

推荐阅读